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化工工业园化工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2023-2035)
来源 | 米东区化工工业园 | 发布时间 | 2024-08-21 16:08 | 阅读 |
---|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化工工业园化工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2023-2035)
第一章 总 则
米东区化工产业集中区位于米东区化工工业园,规划的期限为2023~2035年,基准年为2022年。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分为近期:2023~2030年,远期:2031~2035年。米东区化工工业园化工产业集中区认定范围总面积:9.23平方公里,涵盖华泰、乌石化、五江及新仁化工四大片区。华泰片区,认定面积1.14平方公里,东至北一路,南至乌石化北疆铁路线,西至现状厂区西路,北至东祥路;乌石化片区,认定面积7.20平方公里,东至现状厂区东路,南至北外环东路,西至大庆路,北至安业巷;五江片区,认定面积0.08平方公里,东至米东北路,南邻新疆油田油气储运公司石化站,西侧至铁厂沟河相邻约100米,北至远景西路南侧约360米;新仁化工片区,认定面积0.81平方公里,东至十八坡北路,南至康庄东路,西至九沟北路,北至福州东路。
第二章 园区建设条件分析
米东区化工工业园在选址与布局上,严格遵循了国家相关安全标准与环保法规,确保了园区内化工设施与周边重要公共设施的安全距离,符合建筑设计、石油化工企业及石油库设计的防火规范。园区远离水源保护区,污水处理达标,保障环境安全。园区边界明确为工业用地,无生态敏感区及军事设施干扰,外围环境安全无虞。企业布局充分考量了风速风向、地形地质及气象条件,确保了企业间的安全距离与防火间距,管线布置合理,绿化措施得当,整体布局科学规范,完全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等标准,为园区的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章 上位规划的符合性
米东区化工工业园化工产业集中区作为天山北坡地区重点开发区域,致力于构建高端化学品和绿色低碳化工产业集群。园区发展符合《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未触及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并全面融入城镇开发边界。其“一轴一带三片区”的布局结构,既促进了产业分区明确,又通过生态绿化带减少了环境影响,与《米东区化工工业园总体规划2023-2035年》高度一致。此外,园区产业规划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新疆行动方案》及《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推动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的深化发展,形成了多元化、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
第四章 指导思想、原则及发展目标
米东区化工工业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化工园区转型升级。规划遵循科学布局、循环高效等原则,旨在提升综合实力,做强新材料产业链,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同时,强化创新创业,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在生态方面,园区致力于绿色发展,优化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米东区化工工业园将构建现代化、绿色化、高端化的产业体系,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为乌鲁木齐市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引擎。
第五章 产业发展规划
米东区化工工业园以石油化工、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产业支柱,通过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推动园区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乌石化片区强化石油化工产业链,打造“炼油+芳烃+聚烯烃”多产业格局;华泰片区延伸氯碱深加工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耗氯产品;新仁化工片区依托绿电资源,发展绿氢、绿氨及新材料产业;五江片区则依托光电优势,培育储能材料产业。各片区聚焦产业特色,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形成各具特色、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助力米东区成为高端化学品和绿色低碳化工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
第六章 总体布局发展规划
米东区化工工业园规划遵循科学、节约、集聚与绿色等原则,依据多项国家及地方法规制定。园区占地9.23平方公里,分为华泰氯碱、乌石化石油、五江储能材料和新仁化工四大片区,形成“一园三区、两轴四组团”布局。土地利用上,以三类工业用地为主,辅以仓储、交通、公用设施和绿地等,确保功能完善与平衡。工业用地强调开发强度与集约利用,同时,注重环保与安全。规划旨在通过合理布局与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园区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打造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第七章 集约节约用地
米东区化工工业园在土地利用上坚持集约节约,通过控制指标提升开发强度,尽管工业用地占主导,但集约利用水平及产出效益有待提升。为此,园区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包括严格用地指标供给、推行“标准地”与弹性年期出让、实施差别化地价政策,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并促进产业升级。同时,建立了用地退出与失信惩戒机制,对闲置低效用地采取严厉措施,并将用地履约情况纳入信用管理,以强化市场主体的用地责任。这些措施共同推动了园区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助力经济高质量增长与生态环保型园区的建设。
第八章 绿化及景观规划
米东区化工工业园区的绿化规划遵循生态、文化与安全理念,旨在打造绿色、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景观。规划依据多项国家及地方标准,注重保护原有地貌,构建网络化绿地系统。现状绿化以附属绿地和防护绿地为主,未来规划将形成“两轴、一节点”的景观结构,并设置防护绿地与绿化缓冲带,以隔离化工区与周边区域,提升环境质量。绿化配置上,优先选用乡土及抗污染树种,结合区域特性适当引进抗盐碱树种,确保绿化效果与生态功能并重。同时,规划明确了绿地率指标,确保工业企业绿化水平符合国家标准,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交通物流系统规划
米东区化工产业集中区交通规划旨在强化内外联系,优化车流组织,减少干扰,确保道路高效利用,并预留拓展空间。规划原则强调道路基础设施的导向与控制作用,与周边交通网络融合,满足物流、人流需求,兼顾近远期发展,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运输量估算显示,各片区危化品运输规模庞大,需结合公路、铁路满足需求。规划包括货运铁路专用线、公路对接及内部道路网布局,形成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体系,确保化工产业集中区交通顺畅、功能明确,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 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米东区化工产业集中区在给排水、供热燃气及电力工程上均进行了全面规划。给排水系统注重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确保供水可靠性与污水达标排放,同时规划再生水利用,实现循环经济。供热与燃气规划则依据区域特点,划分多热源片区,保障供热覆盖与燃气供应稳定,并鼓励非集中供热区域自主解决,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电力工程方面,依托乌鲁木齐大电网,规划扩建变电站与电缆通道,确保双电源供电可靠性与通信基础设施的完善,推动区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整体规划旨在构建绿色、高效、安全的化工产业集中区基础设施体系。
第十一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米东区化工产业集中区在规划与发展中,深刻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承诺与追求。该区域不仅设定了详尽且严格的环保控制目标,确保地表水、空气质量及固体废物处理均达到高标准,同时积极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致力于减少碳排 放,以符合市及自治区生态环保规划的长远要求。
在废水处理方面,规划预测并设计了高效的废水处理系统,确保企业预处理后的污水经过园区污水处理厂严格处理,水质达标后再排入周边水系。此外,还设有应急措施以应对非正常工况下的水环境压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区域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为全面减缓环境影响,集中区采取了包括节水与废水资源化、提升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化固废分类管理与安全处置、以及实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策略在内的综合措施。同时,注重噪声控制,为居民和工作人员创造宁静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在环境风险防范上,集中区构建了从选址安全评估、危险化学品严格管理、紧急救援预案制定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多层次、全方位防护网。企业需配备专业的安全技术人员,对重大危险源实施24小时监控,并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此外,还建立了大气、事故废水及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并强化环境监控预警机制,通过企业层面的污染源实时监控与区域层面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特别关注VOCs等特征污染物),确保环境风险得到及时响应与有效控制,全面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总体而言,米东区化工产业集中区在规划与发展中,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核心理念,通过一系列科学、系统的环保措施与风险防范策略,努力实现化工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第十二章 安全消防规划
米东区化工产业集中区规划周密,致力于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化工发展环境。规划不仅强调科学布局与严格准入,还全面部署了安全防范与应急响应体系,包括设定安全控制线、建立应急标识与指挥中心、强化危化品运输管理,并实施封闭化管理,确保居民与产业安全。在消防规划上,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通过合理布局消防站、配备先进装备及强化队伍建设,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应急救援网络。此外,消防规划还涵盖了给水、应急设施、车通道、供电及通信等多个方面,利用双回路供电、自动化切换系统及现代通讯技术,提升应急响应效率与可靠性。为保障规划实施,采取了一系列综合保障措施,包括加强领导、细化落实、加大投入、强化监督及推进设施建设。这一系列举措为化工产业集中区的安全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化工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第十三章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米东区化工产业集中区为了确保其安全、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了一套详尽且全面的防灾体系规划。在抗震与地质灾害防治方面,该规划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科学确定了抗震设防烈度,以确保所有建筑物和关键设施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具备足够的抵御能力。规划不仅着眼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还涵盖了紧急监视、防护、动员社会力量等全方位应对措施,并规划了固定与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确保在地震发生时,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对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并重的原则,通过合理的区域布局、资源保护以及详细的地质灾害勘察,有效降低了地质灾害对园区可能造成的威胁。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园区的生产设施,也为园区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防洪排涝、人防、防雷电、防渗漏及防暴雪等防灾规划也构成了园区综合防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排涝规划以百年一遇的洪水标准为设计依据,通过构建预警系统、实施长效管理机制以及调整水系布局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园区的防洪能力。人防工程则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既满足了战时防护的需求,又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防雷电规划确保了化工区域设施免受雷电灾害的侵袭,通过严格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施工监督,保障了设施的安全运行。防渗漏规划则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有效防止了地下水污染,保护了园区的生态环境。防暴雪规划则建立了高效的处理机制,以应对冬季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情况,确保园区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米东区化工产业集中区的防灾体系规划全面而细致,从多个方面入手,构建了一个坚固、可靠的综合防灾体系,为园区的安全、稳定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十四章 智慧园区规划
米东区化工产业集中区通过构建智慧园区,推动电子商务与产业深度融合。规划分为四大层次,包括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智慧应用体系及安全体系,全面促进园区的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同时,规划还部署了全面的智能管理系统,涵盖访客门禁、背景广播、智能照明、视频监控、智能停车等多个方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园区的高效管理与服务。这些系统不仅提升了园区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还通过LED大屏、智能手机监控及安防报警等手段,增强了园区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此外,综合生态监控系统还确保了园区的环保与生态安全。整体而言,该规划为米东区化工产业集中区提供了全方位的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推动其向更加高效、安全、绿色的方向发展。
第十五章 规划实施效果与建议
米东区化工产业集中区规划实施中将强化领导监督,拓宽融资渠道,制定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并严格项目准入条件,建立支撑体系。同时,注重吸引人才,优化用人机制,提升政府服务模式,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这一系列措施旨在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带动新疆化工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发展,改善就业,促进经济和谐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境内外资金,为米东区及乌鲁木齐市招商引资注入新活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