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住、行”全面升级 2025年乌鲁木齐文旅“便民牌”实力宠客
来源 |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 发布时间 | 2025-05-27 19:05 | 阅读 |
---|
新疆网讯(记者李凯)2025年,乌鲁木齐市文旅市场“吃、住、行”全面升级,打出“便民牌”实力宠客,让游客们在乌鲁木齐出游便利性更上一层楼。
5月26日,记者从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文物局)了解到,在住宿方面,2025年持续巩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成果,围绕酒店餐饮、客房价格、服务质量、便捷支付等方面发力,着力构建高品质酒店、平价酒店、风情民宿等多种住宿业态,形成高、中、低各种类型互补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
“未来2年内,将建成并投用丽思卡尔顿、威斯汀等3家豪华型酒店,形成高端酒店供给集群,满足高端客户入住需求。”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党组书记朱新荣说。
截至目前,乌鲁木齐市旅馆酒店、旅游民宿日接待能力达22万人,其中,旅馆酒店1502家,床位数15.99万张;旅游民宿372家,床位6.01万张。2024年投入使用的洲际智选假日、蔚景温德姆等7家高品质酒店更加有效提升了旅游住宿业品质。
朱新荣介绍,未来将针对旅游旺季客流压力,结合2024年旅游旺季A级景区的市场需求,重点推进天山野生动物园、天山大峡谷等热门景区“预约入园”,依托大数据精准测算客流峰值,实施分时段预约、错峰游览。
此外,升级乌鲁木齐市文旅大数据平台,整合景区流量、交通路况、气象预警等实时信息,通过“乐活乌鲁木齐”App向游客推送个性化出行建议,普及“车来了”App,实时更新交通讯息,实现“游前精准规划、游中智能引导”的全链条服务。
在交通方面,今年累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6条,更新新能源公交车辆369台,实现所有公交线路及实时运营数据接入“车来了”App。激活“老字号”公交线路,开通“2路印记·城市畅游专线”,投入30辆新能源公交车恢复2路公交线路运营,设置21个双向站、4个单向站,串联红山公园、新疆民街山西巷、国际大巴扎、领馆巷等核心景点及商圈,为游客提供“一站一景、一路一韵”的深度体验。
在基础设施方面,持续推进旅游厕所、导览标识、停车场等涉旅基础设施的供给,大力推进“厕所革命”。
相关新闻
“旅游+”赋能产业融合 这些主题旅游线路带来新体验
5月26日,记者从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文物局)了解到,今年,乌鲁木齐市围绕旅游需求,精心打造多个主题旅游线路,包括“非遗文化探秘线”“活力体育畅享线”“康养休闲漫游线”,以及覆盖城市景观的“26小时Citywalk”畅游线路。
“非遗文化探秘线”,串联大巴扎步行街非遗项目街区、文创工坊,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民俗乐器制作、剪纸艺术;“活力体育畅享线”结合彩虹跑、马拉松比赛、“3V3篮球联赛”等活动,联动景区、商圈打造运动打卡路线;“康养休闲漫游线”覆盖城北新区康养保健区、温泉度假区及乌鲁木齐县乡村康养基地,融合中医理疗、温泉养生与田园慢生活;“26小时Citywalk”畅游主题线路,全方位满足游客文化、休闲、康养等多元需求。
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文物局)党组书记朱新荣介绍,“旅游+文化”打造丝路文脉体验高地,乌鲁木齐市深度挖掘丝路商贸文化、民俗艺术和非遗资源,以国际大巴扎、陕西大寺等历史建筑为核心,打造沉浸式文化街区。开发二道桥歌舞剧常态化展演,推出《印象·二道桥》大型歌舞剧等,形成了“一剧一非遗、一曲一传承”的活态保护模式。
同时,常态化推进非遗进景区,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场景,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打起手鼓舞起龙”社火大赛、天山大峡谷“天山冰雪嘉年华”(雪地赛马、冰上刁羊等)非遗竞技、自治区博物馆“丝路霓裳”非遗秀等非遗活动,群众参与热情高涨。
“旅游+商业”模式也激活了乌鲁木齐市文旅消费新引擎。砂之船奥莱、CCMALL等文商旅综合体持续火热,摩界文创旅游园在保留原有厂区建设和老建筑的保护性开发方面,将新理念融合到园区的发展建设中,吸引年轻人在节假日和下班后来打卡消费。
此外,乌鲁木齐市持续推进“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民宿”发展,通过组织惠民下乡演出、开展多姿多彩文娱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等方式,支持农牧民就近就业,促进农牧民持续致富增收。(记者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