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政务信息
  4. 米东要闻
  5. 正文

米东区:让新疆“花儿”在文明实践中绽放新光彩

来源 米东区零距离 发布时间 2025-06-26 19:06 阅读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建娜提·阿达力报道)对69岁的新疆“花儿”爱好者刘志晖来说,“花儿”的曲调一响,心门儿就开了,“我可以在家、在外面唱,也可以给家人朋友们、观众们唱,‘花儿’给我一方舞台,让我唱出年轻的心。”

6月24日,刘志晖又一次坐上6302路公交车,从卡子湾的家里赶到米东区文化馆参加排练。同刘志晖一起的,还有她的几位好姐妹,“来的路上,我们讨论服装、研究队形,有时候激动地唱起来,这趟公交车就成了我们的‘花儿专线’。”刘志晖说。

作为米东区的5个优秀项目之一,刘志晖和另外十几位队员将带着情景歌舞剧《新疆“花儿”邻里守望计划》参加“文明UP ‘益’起秀”乌鲁木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展演活动。连日来,他们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花儿”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芳的带领下展开紧张排练。

“‘花儿’一唱人就来了”,过去是来自米东田垄间的农人们相沿成习的约定。当夏天的风吹绿千亩稻田,吹火乡道上的灶台烟火,大家便聚在一起听“花儿”。“有时下雨有时晒,但舞台四周、远处的林子里、旁边的小卖部,全是人,坐着听、站着听还能跟着唱。”王秀芳说,“因为我们唱的是地里干活的人,是为自己解压打气的嘴边话儿。”

如今,新疆“花儿”不再局限于小范围的乡村演出,而是演变为集展演、培训、研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明实践活动。在米东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王秀芳带孩子们学唱新疆“花儿”;在道德模范工作室,王秀芳用新疆“花儿”讲身边故事;在长山子镇开办的传承基地里,王秀芳定期带徒推广新疆“花儿”,在这个过程中,王秀芳还创编了600多首新疆“花儿”曲令.......

依托形式各样的文明实践活动,王秀芳的新疆“花儿”走出了田间地头,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但它的传承也面临一些困难。

“传承人青黄不接,我们正通过推动‘师徒制’传承良性运转的同时,培养更多科班出身的专业歌手。”王秀芳说。

“我们在这次参演的项目中融入了快板、说唱和极具特色的民间舞,推进新疆‘花儿’的舞台化,来满足现代的多元化审美需求。”米东区文化馆舞蹈编导卞晓楠说,“接下来,将借助‘我们村的舞’文明实践活动,创排融合音乐剧、现代音乐元素的新疆‘花儿’舞台剧。”

“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我们的表演形式正不断被丰富。”刘志晖说,“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让新疆‘花儿’的传承、融合、创新步调不断加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