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政务信息
  4. 米东要闻
  5. 正文

164个优良天!米东区上半年“优良天数”又多了4天!

来源 米东区零距离 发布时间 2025-08-01 19:08 阅读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许倩报道)截至7月30日,米东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164天,达标率77.73%,比去年同期增加4天。水磨河、老龙河等主要河道水质良好,乡镇饮用水水源地100%达标……这份2025年上半年的生态答卷,折射出米东区持续向好的环境质量与治理效能。

精准施策,蓝天保卫战深化攻坚

“乌—昌—石”区域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机制如同一张无形的防护网,在米东区得到扎实落地。2024-2025年冬季取暖季全区高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6次,兵地交叉执法8轮次,覆盖45家企业,排查问题125个,其中123个已完成整改。

工业减排是源头治理的关键。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以下简称:乌石化)等5家重点企业的6项“一企一策”治理项目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将实现减排347.46吨。目前,乌石化建南罐区改造等3个项目已完成,其中闽疆机械项目已完成销号验收,其余项目正按计划推进。

“精准减排项目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引擎’,不仅削减了污染物排放,也提升了生产过程的清洁化水平。”市生态环境局米东区分局工作人员李雁表示,道路扬尘治理同样紧抓不放,累计出动清扫车辆2734车次,对160条主次干道实施精细化作业,督促建筑工地全面落实扬尘防治“七个百分之百”要求。

碧水长流,水环境治理筑牢屏障

水环境质量直接关乎民生福祉。2025年上半年监测数据显示,米泉桥、三个庄等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状况良好。峡门子供水站等3个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经严格检测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群众“水杯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治理的成效源于持续的源头管控与严格监管,上半年米东区紧盯水磨河、老龙河等9条主要河道的37个雨水排口和7个入河排污口,实施高频次日常巡查。目前已完成4个入河排污口的执法监测,结果均达标。对化工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单位开展常态化监管,确保设施安全运行、出水稳定达标。

“现在天也蓝了,空气也好了,城区里各种亲水景都很适合夏日休闲散步。特别是哈熊沟、独山子,水清岸绿是露营出游的好去处。”市民张玉琴切身感受到了变化。

刚柔并济,执法与服务双轨并行

环境执法如何既显力度又有温度?在上半年的环保工作中,米东区给出了创新答案:推行“柔性执法”与“规范执法”双轨并行。

一方面,落实“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整改为主,并制定执法检查“正面清单”,对守法记录良好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

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强化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升精准执法能力,避免“一刀切”。上半年共组织执法培训6次,培训150余人次。

“监管部门不是简单处罚了事,而是要帮助企业分析问题、指导整改。”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米东区分局工作人员马涛说。执法“温度”的另一面是维权的“广度”。环保投诉热线与多平台联动,确保群众反映的异味、噪声、扬尘等急难愁盼问题快速响应、高效处置。上半年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165件,已办结165件。

文化浸润,生态理念深植民心

环保不仅是硬指标,更是浸润人心的文化力量。米东区以“生态文化提升年”为契机,线上线下齐发力,推动生态文化“五进”活动——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

截至上半年,市生态环境局米东区分局在重要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3次,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举办生态文化讲座3场,覆盖企业超百家。尤其与美团合作在铁厂沟镇天山村开展的“绿色出行 捡拾美好”活动,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参与者好评如潮。

“分局的‘业务大讲堂’开到了我们厂里,专家手把手教我们优化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这种‘环保义诊’实实在在解决了技术难题。”参与“创A晋B”行动的双钱集团(新疆)昆仑轮胎企业负责人康程表示。

2025年,米东区继续支持9家企业开展“创A晋B”,西峰合创已提交升A材料,企业环保内生动力持续激发。

市生态环境局米东区分局局长李威表示,环境就是民生,米东区将继续用精准治污的科学态度、服务企业的政策温度、文化浸润的持久深度,推动米东区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