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行动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乌鲁木齐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周年观察
来源 |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 发布时间 | 2025-08-04 12:08 | 阅读 |
---|
7月23日,水磨沟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志愿团队开展“夏送清凉”活动,为骑手送上清凉饮料。 (记者刘青霞摄)
7月23日,在位于会展吾悦广场的水磨沟区工会驿站里,水磨沟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志愿团队为新就业群体送上慰问品。 (记者刘青霞摄)
新疆网讯(记者刘青霞)如果幸福可以被定义,在乌鲁木齐市,它可能是新就业群体向党组织靠拢的归属感,可能是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成就感,也可能是志愿者为老人送上热乎饭菜的幸福感。乌鲁木齐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一年来,正以一系列创新实践,积极回应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命题。
新兴群体
向党组织靠拢共筑温暖集体
“我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提升车队的管理水平。”网约车司机艾斯卡尔江·买买提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现在我的粉丝已经有1.3万人了。”新疆戎通车队队长艾斯卡尔江·买买提兴奋地说道。回想起刚开始跑网约车的那段日子,他形容自己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多跑几单,多赚点钱。”后来,他决定开直播,向更多司机分享网约车经验和技巧。
在直播过程中,他注意到许多党员司机总是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同行,不仅解决问题,还耐心开导。这些党员司机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让他意识到成为党员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于是,他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以前觉得入党对我们外卖骑手来说遥不可及。”美团配送新疆国际大巴扎站站长晁正说,“现在党组织主动联系我们,让我们有了归属感。党员骑手总是冲锋在前,无论天气多恶劣、订单多繁忙,他们都毫无怨言。这种责任感让我深受触动。”
去年以来,乌鲁木齐市积极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同步推出36条关爱措施。艾斯卡尔江·买买提和晁正正是新就业群体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典型代表。
7月25日,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首个网约配送联合党支部在万寿山街翠竹园美团经开万达外卖站点成立。数据显示,全市已建立新兴领域党组织1154个,在78处园区街区、楼宇商圈设立区域性党组织,实现34家重点互联网平台和快递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同时选树48个标杆党组织,打造顺丰“首府红骑·先锋我行”、美团“小哥能人·公益好人”、绿城“亚心小哥驿站”等37个党建品牌,设立972个党员示范岗,组建13支党员先锋队。
服务保障
织密服务网络效能显著提升
7月27日上午,美团骑手李亚宇在天山区配送时突然内急。以往找厕所要跑遍大街小巷,既费时又费力。
这次,他立即打开手机上的“友好地图”App,上面清晰地标注着骑手驿站、公共厕所等便民设施的位置和详细信息。他很快找到最近的公厕并导航前往,“以前找厕所又急又累,现在这个地图真是我们的‘救命神器’,一键导航还能优化路线。”
沙依巴克区青河路社区启动“亮号速达”工程,通过更新完善老旧小区楼栋、单元标识牌,并附“一码速达”二维码,有效提升了外卖配送效率,打通配送服务“最后100米”。
这一幕幕暖心场景,正是乌鲁木齐市深化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的生动写照。在服务网络构建方面,市委社会工作部以需求为导向,在6个中心城区试点推行外卖骑手进小区互信机制,打造“骑手友好小区”2443个;建成“暖‘新’驿站”1199个、“司机之家”130家,并发布126块暖“新”电子地图,实现服务资源“一图统览”、需求对接“一键直达”。
双向奔赴
绘就城市温暖底色
“以前最怕暑假孩子没人照看,现在终于可以安心工作了。”快递员阿布拉江·买买提的感慨,道出了无数新就业群体的心声。在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一场社会与新就业群体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政府精准施策解除后顾之忧,新就业群体主动反哺城市治理,共同谱写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城市治理新篇章。
针对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看护难痛点,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在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联合扬子江路、红庙子、八一街道,推出暑期免费托管班。教室变身“成长乐园”,志愿者老师精心设计课程,既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又让孩子们度过充实假期。
在环卫路街道新运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制”正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热情。新疆新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开展的“‘积’攒‘新’动力,同心奔赴爱”活动中,宏大车队志愿者通过参与社区服务累积积分,兑换实用物品的同时获颁“新力量·优秀志愿者”证书。这种“服务—积分—回馈”的良性循环,让善意传递有了具体载体,更让新就业群体从“城市过客”转变为“治理主人”。
炉院街街道炉院北街社区的创新实践更具启示意义。在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下,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化身“文明督导员”,通过配合社区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成功破解老旧小区“停车乱、行车难”顽疾。
网友点赞的“暖心操作”背后,是基层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新就业群体凭借“走遍大街小巷、服务千家万户”的职业优势,成为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和“流动哨兵”。
去年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多部门开展暖“新”行动:表彰“最美司机”“先锋骑手”418人,走访慰问新就业群体1.58万人次,发放慰问品248.29万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41件。
治理参与机制创新亮点纷呈:遴选107名党员快递员、外卖员担任社区“小管家”,通过“随手拍”解决乱摆乱放等问题126个,参与志愿服务1022人次。
从“被服务者”到“服务者”,从“治理对象”到“治理力量”,实践印证着:当城市以包容之心接纳新就业群体,当社会用真诚服务温暖奋斗者,这群“城市新青年”必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回馈社会。这种双向赋能的良性互动,不仅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更让每个奋斗者都能在共建共享中收获归属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