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大道如虹惠民生 路网升级铺就米东区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来源 | 米东区零距离 | 发布时间 | 2025-10-10 17:10 | 阅读 |
---|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肖鹏报道)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七十载春华秋实,昔日米东区一条条道路的变迁,不仅铺就了市民的日常通途,更见证了整个城区的成长与飞跃。
从2006年启动米东大道改造,到2016年稻香南路换新颜;从2023年东华北路改造,到2025年即将打通的府前路西延工程——这些不仅是交通项目的更迭,更是米东区与乌鲁木齐主城区紧密连接、资源畅流、产业协同的发展动脉。路宽了,车快了,人心也更近了。米东区用“建路惠民”的扎实脚步,诠释着“以路兴城”的深刻温度,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了千家万户。
如果说道路是城市发展的“骨架”,那米东区的“骨架”舒展,还要从区划调整后的“破局”之路说起。
2007年6月,经国务院批复,米泉市与东山区合并设立米东新区,后更名为米东区,自此拉开了城乡路网大规模优化升级的序幕。
“米东区刚合并成立时,主干道屈指可数,路面又窄质量也不好。像贯穿米东区老城区的稻香南路以及国道乌奇公路,也是颠簸难行,城区通行耗时长,制约着居民生活与城市经济发展。”在米东区建设领域工作多年的原米东区建设局党委书记谢斌,见证了米东区道路从“破旧”到“畅达”、从“狭窄”到“宽阔”的全过程。
2006年,乌昌地区投入4.8亿元启动米东大道建设。该道路全长23.4公里,路面总宽62米,按双向8车道标准建设。改造工程不仅完善了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还同步推进了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使米东大道由原有公路升级为城市主干道。随着道路通车,其周边也逐渐兴建起绿地和游园,进一步增强了其作为连接乌鲁木齐市中心区与北部新城重要通道的景观功能,极大带动了沿线产业发展,提升了城市形象。
谢斌说:“米东大道改造的意义重大,它提升了区域交通承载能力,让米东区更快速地融入到了乌鲁木齐交通体系,带动了沿线园区产业发展,提升了土地价值,对招商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配套工程升级为景观大道,提升城市形象,还促进了米东区资源流通。”
稻香路作为贯穿米东区主城区的大动脉,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它一头连接长山子镇、羊毛工镇,一头与乌奇公路(米东大道)交汇通往乌鲁木齐市区。
在米东区开了20多年出租车的吴志华是稻香路变迁的见证者。“以前花园十字路口就是市中心,北园香、芙蓉楼、鑫都酒店、稻香宾馆等一些老字号全聚在稻香路两侧。”他回忆道,“一到晚上整条路霓虹闪烁,饭菜香飘满街,是米东最有烟火气的地方。”
2016年,米东区对稻香路实施全面改造,不仅拓宽了路面、提升了颜值,还引入了BRT6号线等多条公交线路,极大改善了城区内外的通行效率。“以前路不平,开车颠簸,现在路面又宽又平整,跑起来心里都敞亮!”吴志华一边开车,一边望着窗外的车流说道,“如今稻香路上公交多了、私家车也多了,人流量大了,我们出租车的生意也跟着更红火了。”
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离不开互通式立交桥的支撑。米东区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先后推动化工工业园区互通式立交桥、米东区轮台路互通式立交桥、上沙河立交桥建成通车。其中,米东区二环路互通式立交桥成为连接首府中心城区与吐乌大高等级公路的第二条重要通道,大幅缓解了上沙河立交桥的交通压力,让府前路以北的长山子镇、羊毛工镇、三道坝镇、铁厂沟镇等地群众出行更便捷。
“立交桥通车后,米东区的交通格局彻底变了。以前车辆大多挤着走米东大道、上沙河立交桥进入城区,现在大家有了新选择,车辆可以根据所到区域,选择进入城区的道路,出行效率明显提高。”在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米东区大队从业30多年的民警唐仁海介绍。
在打造交通“大动脉”的同时,米东区也着力升级改造民生道路,疏通城市“毛细血管”。
东华北路是连接水磨沟区与米东区的城市主干道,横穿水龙湾片区。过去,这条路因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井盖损坏松动等问题。2023年,米东区启动东华北路(喀什东路-石化路)提升改造工程:改造后的道路全长4000米、红线宽60米,清晰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与绿化带,路面平坦开阔,标识标线齐全,还新增交通标志与信号设施,更换了路灯并实施电力线杆入地工程,彻底清除了空中“蜘蛛网”。
“路修好后,出门太方便了!以前开车得提心吊胆躲坑洼,现在一脚油门就能畅行。”居住在地磅街道碱沟社区的居民刘方会难掩喜悦。
近年来,米东区持续加大道路建设投入,不仅完善城区路网,更把“致富路”修到乡村百姓家门口。“米三”公路(X138线)和“米羊”公路(X137线)是连接城区与农村的主干线,沿线覆盖4个乡镇近10万名群众,曾因道路狭窄、路况差,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堵点”,群众迫切期盼一条宽敞耐用的康庄大路。
2019年,米东区委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克服资金不足等难题,仅用153天就完成了常规需2年才能竣工的“米三”公路提升改造工程。这条全长21.1公里的乡村公路,实现从三级道路到二级道路、从双向两车道到四车道的跨越,还配套建设了人行道、路灯,极大提振了各族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沿线群众自发整治房前屋后环境,让这条路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路、民生路、致富路。
2022年底,总投资1.8亿元的米东区农村主干道米羊公路(X137线)改扩建项目完成,标志着米东区关键农村主干道建设再添重要成果。
“以前运输农产品,路不好走,不仅耗时长,还担心磕碰损坏。现在路宽又平,货车能顺畅进出,农产品能更快运到市场,卖得也更好。节假日首府市区及周边县市居民还会开车自驾来田间采摘,田间产业人气也旺了,农业致富的路,真是越来越宽了!”乌鲁木齐万里浓情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刚感慨道。
“米羊公路与2019年改扩建完工的米三公路(X138线),是连接米东城区与四个乡镇的主要农村主干道,按照旅游公路标准修建的,两条道路的改扩建不仅是重点民生工程,更是串联起了乌鲁木齐市及米东区的农村区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农旅结合发展。”米东区建设局党组书记金鑫说。
古牧地西片区是米东区主城区连接首府城北片区发展的重点区域,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2012年,米东区启动该片区的道路项目。先后建成了金腾路、文光路等11条道路。2024年新建完成纬二路(游园路—文光路)、育园路(纬一路)、曲扬路(府前路—古牧地西路)。目前,古牧地西片区已经形成了总长约25.7公里的“七通一平”路网格局。
金鑫说:“古牧地西片区紧邻临空经济区,区位优势明显。随着路网持续完善,区域资源联动能力显著增强,这将有力推动我们新兴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落地和产业升级。”
如今的米东区,一张多层次、全覆盖的现代交通网已经铺开——吐乌大高速、东二环快速路、东西绕城高速、乌阿高速、京新高速(G7)纵横交错,与城市道路无缝衔接,覆盖全区。
道路的蜕变,只是米东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侧面。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极大改善了各族群众的出行条件,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作为乌鲁木齐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主战场”,2024年,米东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位居全市第三,综合指标跃居全市“第一方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道路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金鑫说,“明年米东区计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实施会展大道三期、四期建设、民泰街东段新建等工程。这些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为米东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