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米东概况
  4. 区情介绍
  5. 正文

米东区区情简介

来源 区招商局 发布时间 2025-08-26 18:08 阅读

米东区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部,靠近天山余脉山区,东邻阜康市、准东基地,西接昌吉市、五家渠市,南连水磨沟区、达坂城区,北靠福海县,辖区总面积3407平方公里,建成区约101平方公里。辖5镇2乡8个街道,总人口55万。

近年来,米东区倾力打造首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旅游兴疆的新地标、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和宜居宜业的示范城,推动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乌鲁木齐市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更是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主战场”。

米东区产业门类齐全,在项目投资、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交通区位优越、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投资环境优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可期。

一、交通区位优越

米东区距离乌鲁木齐国际空港直线距离16km,距离国际陆港直线距离23km,乌准铁路、乌石化专用线2条铁路线、2个火车站与吐乌大高速、东二环快速路、东西绕城高速、乌阿高速、京新高速(G7)等高等级公路与多级道路无缝连接,覆盖全区。

二、资源优势明显

自然资源丰厚。辖区蕴藏有煤、石灰石、煤层气、芒硝、页岩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现保有煤炭储量36.3亿吨、石灰石储量15亿吨、煤层气储量400亿立方米。全区耕地面积29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2万亩,草场面积444万亩。有10条河流,自然湖泊1个(东道海子),水库9座,地表水资源量约3900万立方米。

旅游资源独特。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与民俗风情交互相融,是首府唯一集高山雪峰、平原绿洲、沙漠湖泊三大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富集区。丝路商驿文化、屯垦戍边文化、湘乾稻作文化和民俗特色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浓郁的地域风情。乡村游、研学游、冰雪游、沙漠游等精品旅游路线成为知名打卡线路。

承载空间丰足。自由贸易试验区米东功能区块约10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建设用地8000余亩。城区可利用商住净地6000余亩,工业园区可利用建设用地12000余亩,乌鲁木齐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米东马场湖核心区3200亩,是投资兴业的黄金宝地。

绿色电力丰裕。北部沙漠总装机容量高达25.75GW,丰富的光伏资源,加之国能增量配电网和国网750变电站‌绿色能源的传输,不但为本地居民和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清洁能源,更将‌成为“绿电产业”的天赐良园。

基础设施完备。水电供应充足,日供水能力18万方,境内有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站2个、220千伏变电站6个、110千伏变电所9个,工业用电负荷盈余。拥有1处市级生活垃圾填埋场、3处污水处理厂、1个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现有12家供热公司总供热面积2395万平方米,天然气管线1220公里,实现城区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99%以上。

人力资源丰富。辖区6所中、高等职业院校,形成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上学即上岗、实习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可定向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6000余人,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可有效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三、产业基础雄厚

工业经济势头强劲。重点工业布局全市“三分天下”有其一,现有工业企业654家,规上企业144家。已建成全疆最大的化工、线缆、管材、金属加工、轮胎生产五个制造基地,氯碱生产规模国内领先,金属锂生产规模全国第三;驻有中石油乌石化、华泰重化工、国能新疆公司、华电等众多大型央企、国企。米东北部沙漠新能源光伏基地占地总面积约103万亩,总装机规模25.75GW。

服务业蓬勃发展。拥有海关监管场所和建材家居、二手车、汽车、汽配、活畜、果蔬等6大规模市场,汽车4S店全疆最多,二手车及建材市场全疆最大,年物流货运量占全疆零担货运总量的90%。贡米巷、米古里、吾悦广场等商圈逐步形成。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构成了首府公馆、华域龙湾等精品住宅,奥体家园、阳光丽景湾等舒适住宅,春和隆盛园、和景苑等经济适用住宅的现代住房体系。特色餐饮享誉疆内外,知名小吃美味荟萃。“游贡米巷、品米东美食、看七彩稻海、赏米东美景”成为米东风情体验游特色品牌。

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占据全市“半壁江山”,水稻种植为全疆最先,蔬菜产量占全市35%,牛羊肉屠宰量占全市90%以上,是首府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

四、发展定位精准

围绕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根据乌鲁木齐市“5+2”产业布局,加快构建具有米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产方面,坚持走现代都市精致农业发展道路,以“六好”农业农村为抓手,着力构建“一园四区一带”的发展思路,即以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全面完成生态水稻精耕区、现代畜牧养殖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和科技引领示范区建设,打造集生态康养、休闲农业、文旅研学为一体的东部山区农旅融合经济带。

二产方面,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全力构建以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电力设备、环保建材、装备制造为协同产业,纺织服装加工、绿色食品加工为新拓产业的“3+3+2”新型工业化体系。拓展PTA、PX产业和新疆棉花优势,延伸芳烃下游及纺织服装加工产业体系,构建“一黑一白”全产业链。以绿电开发助推源网荷储、氢能示范、储能项目建设,探索风光水储氢一体化发展,建设全疆最大光伏基地。多点发展锂基、硅基、碳基、铝基等新材料,实现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发展。抢抓粮油加工枢纽机遇引进食品龙头,借力绿电布局数字产业,谋划低空经济示范区,构建工业发展新高地。

三产方面,坚持走多元开放高效的发展道路,围绕首府建设现代化国际都市定位,加快构建商贸流通产业集聚区,打造服务首府、通达全疆、辐射全国、连通中亚的现代物流大通道、大枢纽。在会展片区、CAZ片区招引高能级消费、酒店、总部、商业商务等项目,打造高端新兴消费地标和潮流集聚地。加快中心城区、东部山区、中部稻海、北部沙漠旅游资源的整合、打造、提升,构建“一核三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自贸试验区米东功能区方面,按照“集聚+拓展”“内园+外园”的思路,加快构建“三区联动”发展格局。临空西片区(4410亩)联动“两港枢纽”,发挥区位优势,形成辐射全疆、连接中西亚的“贸易中心”。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生物科技、国际贸易等产业,打造国际产业合作区。“两园”北片区(10500亩)依托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及光伏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硅基、锂基、铝基和精细化工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建设锂电池产业园、绿电产业园、氢能产业示范区等,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会展南片区(117亩)联动会展片区,重点发展会展配套服务、总部经济、国际文旅交流、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国际会展服务区。

五、投资环境优良

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以“妈妈式”服务,设身处地的为企业着想,建立完善“12355”服务工作机制,主要领导亲自谋、亲自抓、亲自督,实行区四套班子领导和部门领导“双包联”制度,坚持“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对企业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全面打造优越的“尊商、亲商、安商、护商”营商环境,使一流营商环境成为米东的鲜明标识,为企业放心发展保驾护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