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米东概况
  4. 区情介绍
  5. 正文

米东区区情介绍

来源 区招商局 发布时间 2023-08-24 22:08 阅读

米东东邻甘泉堡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阜康市,南连水磨沟区和达坂城区,西邻高新区(新市区)、昌吉市和五家渠市,北接福海县。总面积3407.42平方公里,辖5镇2乡8个片区管委会,总人口55.7万人。

近年来,米东区聚焦总目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十三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三个突破”“两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900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时期增长26%、42%和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435亿元,较“十二五”时期翻了一番。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万元、2.2万元,较“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37%和38%。民生领域累计支出182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75倍。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跻身全市经济大区行列。

米东区在项目投资、经济发展方面交通区位优越、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发展空间广阔、投资环境优、招商政策优惠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可期。

一、交通区位优越

米东区作为首府北大门,紧邻地窝堡国际机场和高铁站,区内有乌准铁路和2个火车站,河滩快速、吐乌大高速、乌奎高速、东二环高架路、绕城高速、京新高速(G7)等高等级公路与多级道路网络无缝连接、覆盖全区,是首府通达全疆、辐射全国、接中西亚的空铁陆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枢纽。是乌鲁木齐都市圈和“半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枢纽。是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临空经济示范区的重要区域,是首府城市北扩发展的主要承载区。

二、资源优势明显

自然资源丰富全区耕地面积29.2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5.9万亩,有效草场利用面积444万亩。地下蕴藏着煤、铁、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砂、陶土、芒硝等十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石灰石储量15亿吨,芒硝储量260万吨,煤炭储量68亿吨,煤层气储量400亿立方米(碱沟矿区)。有10条季节性河流,31条自然河沟,1个自然湖泊(东道海子),10座中小型水库,地表水资源量3900万立方米。

旅游资源独特。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与民俗风情交互相融。具有首府唯一的集高山雪峰、平原绿洲、沙漠湖泊三大自然景观于一区的独特旅游资源禀赋地域文化独具特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花儿”的重要传承保护地,丝路商驿文化、屯垦戍边文化、稻作农耕文化和民俗特色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浓郁的地域风情,孕育了锐志精耕的米东精神。

土地资源充裕米东区古牧地西片区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道路11条,总长约25.7公里,水、电、绿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已全部到位,实现了“七通一平”,具备项目落地的各项条件。老城区通过实施改造提升工程,新开辟出城市发展空间约26.7平方公里,各项配套设施齐全。

水电供应充足米东区境内有西北地区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站1个,220千伏变电站6个、110千伏的变电所9个,工业用电负荷盈余。通讯网络发达,已形成以光纤传播、数字交换、互联网覆盖的现代化通信网络。生产生活用水充足,建有自来水厂两座,日供水能力4万立方米,应急抗旱井日供水3.7万立方米。“500”水库扬水工程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日输水能力达到10万立方米,二期工程实施后日输水能力将达到20万立方米,可满足米东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需要。

人才资源充分辖区有职业院校6所,其中高等职业学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每年培养各类职业技能人才6000余人,定向企业输送技术人才3000余人。已形成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上学即上岗、实习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可有效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三、产业基础雄厚

工业经济基础良好工业经济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建成全疆最大的管材、线缆、化工建材、金属加工、轮胎生产五个制造基地,氯碱化工生产规模国内领先,锂基新材料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二,规上企业突破100家,化工工业园位列全疆省级园区综合实力榜第二。现有工业企业753家,区内有乌石化公司、华泰重化工公司等中央、自治区、兵团驻区国企15家,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企业技术(工程)中心15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中小企业24家,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近年来,随着乌石化100万吨芳烃,中泰化学70万吨聚氯乙烯、50万吨烧碱和神华煤化工30万吨聚乙烯、聚丙烯等重大项目的完成,为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做大工业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拥有华凌国家二类口岸及全疆最大的建材家居、二手车、汽车、汽配、活畜5家亿元交易市场。年物流货运量占全疆零担货运总量的90%。引进实施海大城市广场、吾悦广场等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重大项目。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万科、碧桂园、中信、金科、绿地、广汇等龙头企业,不断创造出高端精品大型地产项目为米东城市形象提升增辉添彩。形成了以乌鲁木齐天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光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峡门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和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特色餐饮业享誉疆内外,地方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美味荟萃。“游贡米巷、品米东美食、看七彩稻海、赏米东美景成为米东风情体验游特色品牌

现代精致农业持续发展米东区农业土地面积和农村人口占全市一半左右,农业农村经济占据全市“半壁江山”。初步形成了优质米、蔬菜、食用菌、养殖业、林木花卉、休闲观光等六大产业基地,优质米种植面积3.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万亩,年肉类产量2.7万吨,牛羊肉供应占全市的93%,成为首府重要的“菜篮子”“肉案子”“米袋子”。现有国家、自治区、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产品品牌70多个。

四、发展空间广阔

辖区现有1个综合性工业园区、在建的4个实体产业园及11规划新建和特色产业园

(一)1个综合性园区

米东化工工业园米东化工工业园是依托大型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建立起来的自治区级大型化工工业园区。园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北部的米东区,距市中心18公里,规划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石油化工区33平方公里、氯碱化工区25平方公里和综合加工区50平方公里,规划区常住人口6万余人。园区地域开阔,基础设施完善,服务配套,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良,是首府乌鲁木齐市投资发展的重要基地。园区目前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新型建材、电力器材及线缆、国际家居为主导产业的制造业基地,已成为全疆最大的管材、线缆、建材、金属加工、轮胎生产制造基地,锂基新材料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园区规划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芳烃、PVC、新型建材、国际家居和电力线缆设备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石材、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园区108平方公里规划范围现有企业54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2家。世界500强控股企业4家、中国500强控股企业10家,上市公司控股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49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2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综合加工区27平方公里已建成区内现有工业企业4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6家。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4个产学研合作基地。2019年、2020年在自治区园区综合发展水平排名中,均位列第2。园区2022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88.3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11.0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税金总额95.38亿元;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2亿元。

(二)4个实体产业园

1、米东区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产业园位于米东区甘泉堡工业园四十号路,规划占地面积4300亩,重点围绕机械加工、电力设备、综合加工等行业开辟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空间,积极打造配套加工集群,入驻企业40余家

2、米东区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园位于米东区甘泉堡工业园四十号路,规划占地面积5100亩,采用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管理的运营模式,打造产业链条完整、衔接紧密、产品附加值高、配套齐全、节能环保的化工产业创新园区,入驻企业40余家

3、浙商中小微创业产业园位于米东区化工工业园,规划占地面积约800亩,重点发展3D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以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等,入驻企业90余家。

4、燕新国际家居产业园位于柏杨河乡产业集中区,规划占地面积7116亩,园区规划有家具工厂区、仓储展销区、木材交易区、物流配送区、家居创意主题区等功能板块。目前,部分基础设施已到位,入驻企业100余家。

11特色产业园

1、米东区北沙窝光伏新能源基地

位于米东区北沙窝,项目规划用地687平方公里,共分8个规划区域。采用“光伏+综合利用”模式,建设20GW新能源综合开发示范基地。规划定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上的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下的千亿低碳创业硅谷”,通过“光伏+综合利用”模式,推进“光伏+”一体化清洁能源发电示范工程,建设新疆光伏综合开发示范基地,打造自治区碳中和先行示范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低碳发展。

2、米东区智慧新能源产业生产基地

位于“两园”规划四路以东、神华集团以南,总占地面积2000亩,计划总投资49.5亿元。规划将产业园分为三部分:配套、绿化、产业,并从这三部分分析其布局模式。以产业链构建为基础,构建生命科技园的总规模型。秉承“创新、融合、绿色、共享”建设原则,以多能互补、多站融合的方式,以变电站为核心,采用“1+N”模式,构建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能源物联网生产基地。

3、丝路国际石材产业园:位于米东区燕新国际家居产业园东南侧,规划占地面积5500亩,总建筑面积约213.7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00亿元。是以石材精细加工为主要内容,对外出口贸易的精细加工园。规划定位建设集石材加工、建材五金贸易、仓储等为一体的绿色、智慧、环保的全产业链石材产业园。园区建成后将成为西北规模最大、业态最全、功能最完善的专业石材产业园区。

4、PVC产业链及配套产业园:位于米东区工业园区内,规划占地面积500亩,总建筑面积约18.1万㎡,计划总投资10.88亿元。建设标准厂房、孵化中心、科技研发、装卸堆场、生产企业总部和生产生活配套功能于一体的产业聚集地、产业综合体。高标准筛选入园企业,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创新型企业,以产业链互补,产业研完整理念作为引导打造米东区优质产业环境,全力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走向正规化,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辅助企业上市。

5、新疆绿色建筑材料产业园位于米东区化工工业园,规划占地17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园区布局3D打印技术及建筑新材料品牌示范区、3D打印技术及新型建筑材料研发基地、新型绿色建材产品展示区、新型建筑材料综合加工区、仓储物流配送区、建材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综合办公区、生活配套服务区等,打造产业链条完整、衔接紧密、功能多样、业态丰富、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产业园区。

6、东凯科技产业园位于米东区化工工业园,规划地451亩,计划总投资3.3亿元。主要生产普通地面塔、楼面塔、景观塔、简易塔、楼面抱杆、塔杆微站、抱杆微站、社会共享微站等5G基础设施通讯设备及其延伸产业链智慧安防、指挥交通设备等。围绕新能源科技板块、新型建材板块、高新技术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园区。

7、科技创新服务基地位于米东区化工工业园,规划占地125亩计划总投资3.17亿元。该基地是目前米东区唯一荣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3个国家级认定的创业基地。目前已具备创业培训、创业辅导、物业管理、创业政策落实、资质代办、融资服务、国际市场开拓等完善的孵化服务功能。

8、综合物流园:占地面积1744亩,计划总投资22.76亿元,打造工业、商贸、冷链、农副产品等物流,干线组织、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电商物流、综合配套服务、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

9、乌鲁木齐国家农业科技园米东马场湖核心区:位于米东区长山子镇境内,米羊公路X137纵贯基地南北,南距米东区7.5公里。规划核心区建设用地面积1360亩,预留发展区770亩,带动6.88万亩米东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使乌鲁木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米东马场湖核心区形成一二三产整合发展模式。

10、农牧产品加工产业园位于米东区三道坝派出所旁,规划占地面积500亩,计划总投资26.78亿元。建设集饲料加工、肉制品生产、肠衣生产、生物制药、油脂精炼、冷链物流、食品安全管理等为一体的国际化生物科技产业园。

11、天山龙脊国家级旅游区:位于米东区铁厂沟镇峡门子、柏杨河乡天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占地面积15000亩,计划总投资80亿元。以“生态休闲、美食娱乐”为核心功能,打造集山水观光、文化体验、生态养生、拓展培训、野奢度假为一体的综合体旅游接待地。通过在景区打造“一带”“一心”“三区”“十八景”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五、投资环境优良

一是高位推动,形成招商合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成立由区委、政府领导组成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跟踪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全程跟进,力促项目落地实行四套班子领导与责任单位双包联制度,针对每个项目逐一领办、帮办、协办,全程代办,提供妈妈式服务。构建了从项目洽谈、签约、建设到投产,全过程严丝合缝的工作格局。三是优化投资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投资建设容缺预审,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明了、便捷、有效的营商环境,真正做到亲商、富商、安商。

六、招商政策优惠

积极依托国家、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相关优惠政策,对入区项目根据产业方向、投资内容、环境影响、规划条件、土地利用、水资源论证等,采取一企一策配套制定相关灵活的支持政策,对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战略新兴产业项目予以股权投资及配套支持政策;对入驻企业的高管和高技术人才,视贡献情况给予住房补贴或一定的资金奖励;对企业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国家科技合作基地的,予以科技研发补助;对所有入驻的企业予以土地优惠政策,工业用地价格可享受全市最低指导价。

分享到